美國對多國征收較高關稅及OPEC+9月增產計劃,共同加劇了市場對需求前景和供應過剩的擔憂,推動國際油價下跌。
一、美國關稅政策加劇需求擔憂
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:美國近期宣布對來自日本、韓國、南非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%至40%不等的關稅,這一消息引發市場強烈反應。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和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,進而抑制了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預期。
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:世界銀行、高盛、摩根大通等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,認為貿易摩擦可能導致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。經濟衰退預期削弱了市場對原油需求的信心,成為油價下跌的核心驅動力。
貿易緊張局勢升級:美國與多國的貿易談判進展不一,加劇了市場對政策持續性的擔憂。避險情緒升溫導致資金從原油等風險資產流出,進一步打壓油價。
二、OPEC+增產計劃加劇供應過剩風險
OPEC+增產策略轉變:OPEC+在7月5日會議上決定,8月將石油日產量提高54.8萬桶,遠超市場預期。此外,該組織還可能在9月再次增產約55萬桶/日。這一增產計劃標志著OPEC+從“限產保價”轉向“搶占市場份額”,其背景是全球石油庫存持續增加,而需求增長乏力。
供應過剩風險加劇:隨著OPEC+核心成員國解除自愿減產計劃,以及阿聯酋等國提高產量配額,全球石油供應將進一步增加。市場預計,如果9月份的增產計劃得以實現,那么自4月以來的總產量將增加247萬桶/日,略低于全球需求的2.5%。然而,這一增幅仍可能加劇供應過剩風險,對油價構成壓力。
非OPEC產油國競爭:美國、加拿大、巴西等非OPEC產油國產量持續增長,削弱了OPEC+對市場的控制力。國際能源署(IEA)預計,今年晚些時候市場將出現大量過剩,進一步加劇了油價下跌的預期。
三、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
油價短期承壓:受關稅政策和供應過剩雙重打擊,國際油價近期持續下跌。截至7月10日,WTI原油期貨價格跌破每桶67美元,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每桶69美元附近,較年初下跌約8.5%。
